历时10个月,20余次线上线下讨论,横跨14个省市,汇集医疗机构、工程院校、器械企业、投资机构等53家单位参与,65位专家共同编撰。2021年11月18日,由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牵头撰写的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首份产业创新白皮书--《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(2021)》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1年会上正式发布,皓越资本参与编写。
白皮书封面。受访者提供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亲自担任CCI主席、创新学院校长,他表示,在心血管领域创新的新形势下,国内心血管行业亟需一部能融合临床和产业,横跨技术与资本的深度报告。因此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从临床角度总结梳理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历史和路径,探索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方向,有助于帮助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整体创新发展,尽早破除“卡脖子”的技术,继而造福更多心血管领域的患者。
葛均波院士介绍白皮书的撰写初衷。受访者供图。
“白皮书最 大的价值在于,其从医生和医生临床实践视角分析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趋势,能更多地为临床医生,为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。”CCI创新学院秘书长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告诉记者。
如今,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风险因素,但中国的心血管医疗器械在原始创新能力、创新体系建设、核心部件、关键材料领域仍然存在欠缺,距离产业链整体自主可控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仍有差距。同时,集采政策的落地对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。作为医疗相关产业研究的重要领域,从产业和资本角度对于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创新研究层出不穷,然而,以临床视角和临床需求为第 一出发点,解构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报告尚未出现。
而《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(2021)》以诊疗流程为主线梳理器械创新之路;以创新为主轴探索未来发展方向;围绕器械发展脉络展示创新全景;以系统思维谋划心血管创新路径。
从左到右:副院长钱菊英主持下,葛均波院士、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、院长樊嘉和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共同为发布会揭幕。受访者供图。
葛均波院士表示,《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(2021)》梳理了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发展脉络,系统呈现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行业图谱,指明细分器械领域的发展阶段及差距,并通过总结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现状及多年的创新实践经验,分析未来心血管创新的热点方向及目标潜力市场,探索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动向,最终更加明确医生在医疗器械创新过程中的作用,提升医护人员参与创新转化的热情,促进医工学科专业的相互渗透、交叉、融合,激发出更多基于临床需求的原始创新。
其中,白皮书第六章“中国心血管器械产业创新展望”是皓越资本创始人刘月凌及团队共同编写,对我国心血管市场及行业做出了系统并具有创新性的分析和展望。
完整报告详见:“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”公众号,《中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》